現在H1N1甲型流感正蔓延全世界,不少人都爭相購買N95口罩,我出處一時好奇,於是就在網路上查看有關N95口罩的資料,一找就找到由香港浸會大學(也是本人的母校)環境健康及安全組編寫的《有關使用口罩一般資料》(資料來源:衛生署、醫院管理局、3M公司,2003年4月1日),,看到「外科手術用的口罩與「N95」口罩比較」的資料,當中有一段描述:
-----------------------
'「N95 」是「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及健康局」, 簡稱 NIOSH ) 發出的過濾能力標準, 指能將95% 約一微米以上的懸浮粒子,如細菌及飛沫隔走。'
可是當我再找下去時,便發覺有其他說法,如在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彭明輝的文章《SARS口罩防護原理》(2003/05/14)中的說法是:
-----------------------
'N95口罩對顆粒大於5微米的飛沫可以過濾99%以上;而且,即使是對小於0.1微米的病毒或懸浮顆粒,N95的過濾效率仍舊在95%左右或更高。'
-----------------------
這個說法是由台灣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的實際測試結果所得,但未知其實驗的做法及嚴謹程度。而文章亦及NIOSH 測試標準,採用的是0.3微米的食鹽顆粒,測試時的流量標準為85L/min。
兩者對同一標準所描述的防禦能力有明顯的差異,為了尋找真相,我便嘗試到衛生署、醫院管理局的網站看看有沒有相關的資料,但並無所獲,最後在3M公司(生產N95口罩的名品牌)的網站終於找到一份《Respirators and Surgical Masks: A Comparison》(12.28.05)的文件,證明後者的說法是正確的,而在其他網站所找到的資料亦與此近似,可參看「56222-362 生物安全N95口罩」(2009-4-30)、「N95口罩」(2003-04-27)、「[勞動安全] N95口罩能抵擋奈米微粒嗎?」(2007/08/10),只有非典型肺炎特輯 SARS 保謢常識」那篇與浸會大學所提供的資料一致,但我懷疑這是因為其資料是取自浸會大學所至。
雖然我不知道為何美國會採用0.3微米的標準來衡量口罩能否過慮只有大約0.1微米的病毒(氣膠學原理?口罩上的消毒劑),更對專家門提倡普通人用外科手術用的口罩便成的說法抱有疑惑(可阻隔直径约4-5微米以上微粒、對病毒則只有70%甚至更少的過慮能力,究竟要吸入多少病毒才會感染?),不過現在至少知道香港浸會大學那邊的資料出了問題,我想香港浸會大學應該把這項資料修正,尤其在這個新型流感在全球快要大流行的時候,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直接通知有關部門要求更正可能是一個比較有效的做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