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包含「電腦知識」標籤的文章

免費PDF軟體介紹及功能比較

以下是各免費PDF軟體的網站連結,如想知道它們之間的功能特性比較,可參考下面 免費PDF軟體比較 或此連結 : PDF瀏覽及註解 Adobe Reader ; PDF-XChange Viewer ; Foxit Reader ; Cool PDF Reader ; Sumatra PDF ; Evince ; MuPDF ; PDF製作與整理工具 Pdfill ; Bullzip PDF Printer ; PDFtk free ; doPDF ; PDFBinder ; PDFsam ; 帶有廣告軟體(只供參考,不推薦使用): PDFCreator and PDFarchitect :with open candy Free PDF Converter and PDFMate Free PDF Merger :with open candy PDF995 :with adware Soda PDF :with adware(AVG tool bar) 名稱 授權方式 支援作業系統 特色功能 PDF瀏覽及註解 製作/編輯PDF檔 加入文字及圖形註解 測量與連結註解 附加檔案註解 簽名認證功能 頁面旋轉後儲存 PDF表格運作 掫取PDF文字圖像 發音閱讀 ORC文字辨認 滙出PDF為圖像檔 滙出PDF為文字檔 Adobe Reader freeware Window, Mac, Linux, Android O O O O O O PDF-XChange Viewer freeware Window O O O O O O O Foxit Reader freeware Window, Android, iPhone O O O O O O O O O Cool PDF Reader Free for home and personal use only Window O O Sumatra PDF Open source (GPL/AGPL/LGPL v3,BSD, MPL) Window O O Evince Open source (GPLv2) Window, Linux O(文字) MuPDF Open source (AGPLv3) Window, A

Bing地圖回到過去竟出現"新九龍"?

以上地圖取自內建於Microsoft Window 8企業版評估版的Bing地圖搜索服務,大家可以清楚看到一個被稱作"新九龍"的地方出現於地圖上,根據維基百科" 新九龍 "上的說明,就知道這是一個明顯的"過期標示",誤讓大家返回上世紀英國殖民政府統治香港的時光隧道中: 新九龍 ( New Kowloon )是 香港 以前的四大組成部分( 香港島 、 九龍 、新九龍、 新界 )之一,指 界限街 以北至 獅子山 之南的土地,包括目前 觀塘區 、 黃大仙區 、 九龍城區 (僅限 界限街 以北地區,即 九龍城 、 九龍塘 等地區)和 深水埗區 (不包括 昂船洲 )。 新九龍原屬新界的一部份, 中國 清朝 政府在 1898年 將其租借給 英國 ,為期99年。由於原九龍面積太小,政府又有需求去開拓 市區 用地,於是在 1937年 起將界限街以北至獅子山之南這些原屬 新界 的平坦土地,劃作「新九龍」以作市區用地發展。由於這些土地與界限街以南的原九龍有別,所以稱之為「新九龍」。由於當時新九龍的土地是英國向中國「租借」,所以新九龍樓宇的業主都需要向香港政府交 地租 ,反之九龍及香港島只需繳付極低的象徵式地租。 最初,新九龍由東至西分為 九龍城 、 九龍塘 、 深水埗 及 荔枝角 四區 [1] 。自 1968年 5月起,新九龍與「舊九龍」、香港島重新分為十區,新九龍才開始與舊九龍融合;一般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但教科書仍會教授兩者分別。 1984年 《 中英聯合聲明 》落實,港島和九龍確定會和新九龍、新界一起歸還中國,「新九龍」一詞才正式開始消失。到現在新舊九龍一般都統稱為「九龍」,唯 政府 地政總署 需收取新九龍土地的 地租 ,故 土地契約 中仍有「九龍」和「新九龍」之分。根據 香港法例 第1章釋義及通則條例附表5,新界的定義仍包括新九龍。  由此上述說明可知,除了地政總署所管的土地契約上還有必要保留此分區名稱外,"新九龍"這地區名稱早應在1968年時被一般巿民所遺忘,並在1984年後正式在民用地圖上消失,為何微軟的Bing地圖還要使用早於上個世紀末不用的地名?雖然Bing地圖目前能顯示的香港地區就只限圖片所展,再放大也不會有更詳細的資料以供查閱,不過即使是測試或

百科全書/字典/翻譯/發音軟體及網站,從高價貨到賤如泥

概述: 90時代,個人電腦主流還是9X作業系統,大多數人上網只有56K,雖然已有像 DrEye 及 金山詞霸 等電腦字典軟體,但是卻是要付費的,也不見有可免費使用的線上字典。但隨著2000年打後,寛頻上網日益普及,免費可用的線上字典日益增多,可免費下載( 靈格斯 )、開源代碼 (GoldenDict , StarDict )使用的字典軟體也出現了(儘管有一些版權問題),連一些原本收費的字典軟體也要變成兩條腳走路,一方面保有高階功能的收費版,另一方面推出免費使用的方案,如連線才可使用的桌面端版( Yahoo聰明筆 ),附帶廣告軟體版( 有道詞典 )或只含有通用字典(沒有專業專典)的普及版( 金山詞霸 )。 除了查字外,發音也是一個重要的功能,這方面與字典網站及軟體一樣,不論是線上還是軟體都是朝日益普及與免費化的(但步找較慢),而且發音質素越來越好,支援的語言種類也越來越多。單子或片語發音顧然是基本功能,但閱讀整個句子及段落也是很重要的功能,一方面可為視障者提供閱讀文章上的便利,另一方面普通人也可以在空閒時利用耳朵吸收更多資訊及學習,目前付費案比起免費方案大體上還是勝一籌,但對一般大眾(包括說普通話及廣東話的)來說免費方案已經是相當不錯及夠使用了。 整句或整段翻譯功能很早就與字典軟體/網站共存,支援語言互譯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基本上只有免費線上翻譯服務而沒有離線可用免費的翻譯軟體(繁簡中文互譯除外),不過直到目前為止,它的準確性還是強差人意,很多是只能翻譯出大概的意思,甚至完全不知所云,因此其重要性並不如查字及發音功能,通常只為快速略知外語網站的內容大意而使用,付費請人或公司翻譯才是真正實用的服務。 至於網路百科全書, Britannica (大英百科全書)至今仍是一部權威、深受歡迎的付費百科全書,但像 維基百科 般可以全民參與編寫及使用的免費百科全書的影響力卻與日俱增,雖然有部份學者指出大英百科全書仍由專業人士所寫,資料來源皆有註譯標明出處,比較可靠,但在維基百科中很多文章皆有註明資料來源出處,其可信性似乎未必低於付費的百科全書,只是小部份具有爭議性的條目會糟到持不同意見者常常修改的問題,而像 百度百科 、 互動百科 等中國大陸出品的免費百科全書雖然內容豐富,某些條目比維基百科更詳盡,但很多文章禸容卻有抄襲他人作品的問題 相關網站連結: 免費 線上

利用[訂閱](feed)自動取得第一手開源軟體更新資訊(含軟體集OPML檔下載)

當我們想知道軟體是否有更新版本時,一些設計完善的軟體會提供自動更新功能,不用自己操心,但很多軟體都沒有提供這種功能,雖然我們可以親自到軟體官方體網站看看最新的消息,但軟體官網不會天天更新,更新通常時不定時的,當所涉網站數目非常龐大時,這個辦法便變得費時失事。 一些網站如 majorgeeks.com 或 distrowatch.com 會提供軟體會提供更新資訊,更提供「訂閱」(feed)功能,讓人們在不需親自檢視每一個軟體網站的情況下仍得以追蹤軟體網站的最新消息,節省了不少時間,但始終都是二手貨,且未必及時通知,若這些網站因某些原因暫停服務就更無法取得所需資訊。 那我們是否能直接從直接從多個軟體官方站取得第一手即時訊息又不用親自瀏覽多個網站?本人之前曾作過一項嘗試,利用Google閱讀器集結多個開源軟體網站所提供的「訂閱」(feed)功能,再用「建立資訊群組」製成一個開源軟體更新自動通知列表,只要某個開源軟體有新版本或最新消息,都能透過此途逕取得第一手最新的資訊,非常方便。 大家只要把本人製成的 「Open Source software update」OPML 下載(按滑鼠右鍵[連結另存新檔]),然後使用線上的閱讀器(如 Google閱讀器 、 add.my.yahoo.com 、 Bloglines 、 Feed Viewer 、 まるごとRSS )、閱讀器軟體(如 RSSOwl 或 FeedDemon )或瀏覽器(如 IE8 、 Firefox 及其相關 附加元件 、 Opera 及 Safari ),甚至使用電郵軟體 Thunderbird 匯入那個檔即可使用。 本人是使用Google閱讀器的,因為面對數量眾多的訂閱,肯定會佔用不少頻寬及電腦資源,運行速度會大大不如使用線上閱讀器(因為那是使用別人的頻寬及電腦資源)。 那個軟體列表包含300多個開源軟體「訂閱」(當然不可能包括全部,只包含相對較重要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支援在MS Window系統下運行,而且在一年內有更新的開源軟體(過久沒更新的軟體可能已停止開發,訂閱這些軟體資訊也沒有意義了),順著英文字母就能找到的軟體名稱及資訊,但包括本人在內都不能一一懂得或需要使用表中軟體,這只是為了迎合不同用途的需要而廣泛收集,如下載後發現自己不需要的軟體,大可以不用理會甚至移除該項訂閱,大家亦

香港電台.創意共享 RTHK Creative Commons

前幾天收到由「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寄來的電子郵件,內容如下: 回應香港教育課程改革,「香港電台.共享創意」 (RTHK Creative Archive) 網站正式於2009年9月30日推出。此項計劃乃香港電台首度用「共享創意」(Creative Commons) 版權條款,以資源共用的方法向學界及社會人士提供視聽材料,內容涵蓋有關香港的發展及風貌,方便老師、同學及公眾們可簡便及合法地使用,作教育及非牟利的 創意用途。 「香港電台.共享創意」(RTHK Creative Archive) 網站首階段推出的內容以影像、音檔及圖片為主。當中包括: 香港回歸十年 (1997 – 2007) 的聲音檔案片段及新聞專題訪問 「香港文學行腳」 地點考察影片 (灣仔、沙田、大埔、及中西區) 「香港生態遊」 導賞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