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轉貼:性生活与前列腺癌:相关仍待检验,因果更有争议

Richard按:

看完這篇長長的文章後本覺得:

  1. 目前科學界相關專家對這方面的研究沒有明顯一致的結論,一些科學家做到的效果在其他科學家的實驗上卻無法重覆出現。
  2. 日後有人討論性生活、手淫等行為會否影響身體健康的問題,要是對方沒有拿出嚴謹的科學證據,而只憑幾個人的案例,中醫及宗教理論,那千萬別輕信。
  3. 無證據證明有影響不等如肯定沒有影響,與前列腺癌無關不等如與其他身體毛病無關,自己必定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那些性行為最好不要過度,除非你自願做白老鼠。
  4. 來自學術權威的研究論文通常較為可信,但當相關的權威也無法肯定答案時,對問題不置可否比胡亂採信在網上的資料更為可取。
  5. 一個普通人不去看那些科學研究論文是很「正常」的,因為那根本就是一門專業知識,懂了最少有資格多一個學士學位,看一篇都有困難,何況一個相關系列?
  6. 時間寶貴有價,除非是相關專家或特別有趣的人,一般人無理由會為這等「小事」花大量時間,否則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及生活,看科普文已是極限。



-------------------------------------
文章連結:性生活與前列腺癌:相關仍待檢驗,因果更有爭議: "


寫在前面的話

這篇文章,確實是因為最近果殼網和方舟子爭論射精和前列腺癌的關係而寫的。但是,本文的作者無意參加任何口水戰,也無意評定任何一方的對錯得失。這篇文的目的,只是想綜合地介紹一下在流行病學這個領域,目前學界對男性性生活(包括射精、性病、和雄性激素水平)與前列腺癌風險有哪些研究成果,又持有什麼樣的態度。因為近乎綜述,文章較長。如果你沒有耐心看完,可以只看摘要。如果你對方、果之戰裡那兩篇有關射精和前列腺癌的文章特別有興趣,可以重點看文章倒數第二部分「射精次數愈多,前列腺風險越低?」其中有一些分析和闡述。如果你對爭論最初的緣起「手淫對健康影響如何」這個話題有興趣,則可以看看李清晨的這篇《手淫 • 早洩 • 性技巧》,簡言之就是「有關性生理學方面的研究足以充分證明手淫是無害的」。


摘要


男性性生活和前列腺癌的風險,是流行病學界一個研究熱點。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就有人提出猜想:性生活頻繁度過高的男性得前列腺癌的風險也大。然而迄今為止,這一關係並未得到證實。之所以學者們會提出這一猜想,並非因為他們相信性生活本身會導致前列腺癌,而是因為他們猜測感染性病和雄性激素水平高這兩個與性生活緊密相關的因素,很可能同時也是前列腺癌的風險因素之二。然而,關於性病和雄性激素水平與前列腺癌風險的研究,依然沒有得出確切的結果。近年來,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科學家卻又分別得出了與原始猜想完全相反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平均每月射精次數高的的男性得前列腺癌的風險不升反降。然而,由於研究結果的複雜性與尚未有大量其他研究支持這一論斷,要得出射精頻率高降低前列腺癌風險的結論,實在是為時過早。總之,男性性生活與前列腺癌是否有關,依然是一個爭論不休,沒有結果的話題。

正文




性生活與前列腺癌:

關係撲朔迷離


前列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有近百萬人被診斷為前列腺癌患者,是男性中第二常見的癌症。雖然前列腺癌的高發區主要在西方發達國家,但是近些年來,在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也有逐年上升之勢。為了弄清它的發病因素與風險因子,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可是,前列腺癌的病因也像大多數癌症一樣複雜多樣,涵蓋了先天的遺傳因素與後天環境因素,難以釐清。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官方網頁上,一共列出了十一條「可能的」風險因素,除去年齡、家庭史等少數項目以外,其他諸如飲食、鍛鍊、吸菸、肥胖之類的風險因素無不被標上「尚需進一步研究」的標籤。

在所有可能的風險因素中,有一項受到了科學家們的長期關注:男性性行為。對於一種發生在生殖器官上的癌症,科學家們性生活上入手進行研究,顯然是合情合理。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假說:不同種族中前列腺癌發病率的不同,也許與不同文化裡男性性行為不同有關。從七十年代開始,不少流行病學家在人群中進行調研,他們中的一些人,似乎確實發現了蛛絲馬跡:在填寫調查問卷的時候,與未得前列腺癌的人相比,患上前列腺癌的病人更經常回答自己有更多性伴侶、或者性生活更為頻繁、或者曾有性病史。這一結果,首先由加拿大的一項小型調查報導出來,數年後,在美國加州進行一項研究也發現了相似的現象。

那麼,是否性生活頻繁就一定與前列腺癌風險增加相關呢?不!根據兩三篇、甚至六七篇文章就要做出這樣的結論,顯然為時過早。正如後來許多流行病學者在綜述文章中指出的那樣,這些早期研究有著致命的方法侷限:首先是取樣數量太小,其次它們幾乎全部是回顧式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要求研究對象回憶在過去的某個階段性生活的情況,導致所得結果不太可靠,最後許多研究都沒有把其他相關因素考慮進去。果然,在後期研究中,五花八門的調查結果相繼出現,一些研究能夠證實早期發現,有的卻不能。

面對這些充滿爭議的文章,研究者們祭起了法寶:整合分析(或綜合分析,meta-analysis)。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它利用特殊的統計手段,把各個不同的研究結果綜合在一起加以分析,其結果往往比單獨一篇或數篇文章的結果更為可靠。2002年,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學者Leslie Dennis和Deborah Dawson在《流行病學》(Epidemiology)雜誌上發表了整合分析的研究結果。他們的分析顯示,性伴侶數量與前列腺癌無關,性生活頻率高也許和前列腺癌風險有一點關係,但是由於過去的研究差異太大,從而無法得出清晰結論。其他類似的整合分析或系統綜述(systematic review,另一種綜合不同研究結果的分析行文方法)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性生活頻率、性伴侶數量、第一次性生活的年齡、婚外性伴侶個數等性生活「指標」與前列腺癌風險沒有確定性的關係。

然而,有不少學者依然認為性生活與前列腺之間的關係也許並非虛妄,雖然各條線索在互相矛盾的研究中時沉時浮,並不明晰,但也許它們暗示著某些重要的機理,值得進一步研究。

為什麼要關心性生活?

真兇:性病耶?激素耶?


讓我們退一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研究證明,性生活與前列腺癌真的有關係,這能說明是過多或過少的性生活導致前列腺癌風險升高或降低嗎?我們應該鼓勵男人改變做愛次數,預防前列腺癌嗎?顯然不能!因為有許多其他因素與性生活相關,而可能正是這些因素導致前列腺癌。換言之,罪魁禍首很可能並非性生活本身。

事實上,從一開始就極少有學者認定是性生活本身導致前列腺癌,他們之所以研究性生活與前列腺癌的關係,其實是因為他們認定了兩個可能導致前列腺癌的風險因素:性病與性激素。當然,著眼於性生活來研究這兩個嫌犯,也是情理之中:性生活頻繁、性伴侶多的人感染性病的風險也大,另一方面激素水平很可能影響性生活的數量。現在性生活與前列腺癌的關係未明,直接研究這兩個嫌犯,是否會為我們提供新的線索?

性病耶?


感染某些病原體可能導致癌症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乙肝病毒能導致肝癌,長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癌,這些都是學界認可的事實。與前列腺癌同屬生殖系統癌症的宮頸癌,也有一個鐵板釘釘的致病因素——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而且,科學家還據此研究出預防宮頸癌的疫苗。不止一位科學家指出,目前文獻裡,男性性生活與前列腺癌風險這種模棱兩可的關係,和當年研究女性性生活與宮頸癌的早期結果頗有相似之處,也許正暗示著某種如人類乳頭狀瘤病毒一樣的病原體正是前列腺癌的元兇。這樣的想法頗有市場,譬如,在2001年《流行病學綜述》雜誌(Epidemiologic Reviews)上,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Howard Strickler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Janmes Goedert就共同撰文,認為雖然性生活與前列腺癌的關係不清不楚,傳染性病原體在前列腺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卻值得科學家們大力研究。

從九十年代以來,確實不時有研究報導性病史與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研究,是2000年發表在《英國癌症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的一篇文章。這是一項大型的病例對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包含了兩千多名研究對象,而且研究者們還對這些人的血樣進行了生化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回顧性研究不客觀不準確的缺陷。這項研究發現梅毒和淋病史以及其他一些性病高危因素確實與前列腺癌的風險增高有關。

然而,並不是所有研究都能重複這一發現。近五年來,數篇整合分析與系統綜述也分別得出了互相矛盾的結果:有的認為性病是前列腺癌的風險因素,有的卻並不支持這一論斷。而且,要最終確定感染與前列腺癌的關係,必須發現病原體,可惜,幾十年過去,這位想像中的元兇從未露面。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傳染性的病原體像人類乳頭狀瘤病毒導致宮頸癌、乙肝病毒導致肝癌或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癌那樣,能確定無疑地導致前列腺癌。

激素耶?


表過性病,再來說激素。激素與癌症的關係,也不是什麼陌生的話題。激素本來就掌管機體、組織、和細胞的生長代謝,它們當然也能對某些癌症的生長推波助瀾。雌激素水平就被證明與一系列女性生殖系統癌症有關,包括乳腺癌與卵巢癌。事實上,針對前列腺癌的常規治療方法裡,就有激素治療一條。科學家們發現,雄性激素可以刺激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發育,而採用各種醫療手段降低病人體內的雄性激素水平,往往可以抑制癌症的發展。然而,癌症的發生與發展是兩個不同的事件,雄性激素是否能在健康人體內刺激前列腺癌的發生,卻是一個未解的問題。

比較起性病領域,激素甚至更受關注,研究文章層出不窮,其中不乏大型、長期跟蹤的前瞻型研究(prospective study)。然而與性病領域相似的是,關於雄性激素與前列腺癌的關係,學界依然是眾說紛紜。譬如,1996年,哈佛醫學院的學者們發現,與雄性激素處在最低區間的人相比,那些激素水平在最高區間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要高上兩倍有餘。然而,2005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研究卻沒有發現前列腺癌與雄性激素或者其受體有任何關係。整合分析的結果也是爭議百出:2000年發表在《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的一篇文章聲稱雄性激素水平高與前列腺癌風險增加有很強的聯繫,然而2008年發表在《國立癌症研究所雜誌》(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的另一篇整合分析文章卻顯示兩者並無關聯。

無論是性病還是雄性激素,目前無法被證明是前列腺癌的風險因素。這一領域,疑雲重重,真兇依舊在逃。

射精次數愈多,

前列腺風險越低?


好像唯恐局勢不夠撲朔迷離,在男性性生活與前列腺癌風險這一領域,近幾年來,又有了全新的發現。而且,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焦點,卻不折不扣的是性生活本身:2003年澳大利亞的一組科學家在《英國國際泌尿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在這項病例對照研究中,作者調查了上千名前列腺癌病人與對照,發現那些在年輕時,尤其是二十來歲左右平均每日射精次數較多(包括性生活、自慰與夢遺等)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反而更低——比射精次數少的人低上約40%。這一結果與過去流行病學家所持有的性生活頻繁者風險也更高的假設全然相反,令人大跌眼鏡。

無獨有偶,2004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上的一篇文章也對射精次數與前列腺癌發病的關係進行了探討,其結果與前者頗有相似之處。而且,這篇文章由於是前瞻性研究,而JAMA又是鼎鼎有名的大牌雜誌,立刻引起了不少關注。文章的作者們利用了美國的一項大型健康調查,研究中包含了近三萬男性。1992年,他們填寫了一張調查表,其中的一項內容分別詢問了人生不同年齡段的每月射精次數。在填表時,這些人都沒有任何癌症記錄,而其後八年裡,被診斷為前列腺癌者被悉數記錄在案。2000年,這項跟蹤告一段落,學者們分析了這些人的射精記錄與其後的前列腺癌記錄以後發現,對比起每月平均射精4-7次的男性來說,那些射精在21次以上的男性被診斷為前列腺癌的風險要低33%。

然而,這能否說明每月射精次數越多,前列腺風險越低呢? 澳大利亞的學者在文章最後評價說,自己的發現顯示如果健康的年輕男性壓制自己的性行為,有可能增加前列腺癌風險,然而機理不明。可是,美國的學者似乎更加小心翼翼,譬如,他們在摘要中「結論」部分,只肯聲稱自己的研究「顯示射精頻率與前列腺癌風險升高沒有關係」,卻不提可以降低風險。為什麼這些作者如此謹慎?

讓我們以JAMA的文章為例,看看應該如何解讀一篇流行病學的研究報告。首先,如果將目光放在研究結果上,就會發現文章的結果遠不是一個清晰簡單的故事。事實上,與每月平均射精4-7次的男性相比,除了射精次數最多的男性以外,射精次數最少的那些男性(每月平均在3次以下)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也略有降低。此外,射精次數多並不是降低所有前列腺癌的風險,每月射精次數最多的那些人,被診斷出進展期前列腺癌的風險更大。面對這樣複雜的結果,作者們下結論時當然要費一番思量。另外,任何一項研究都有各種方法學上的侷限性,JAMA文章的作者在討論部分針對每種可能的缺陷都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展示出做學問應有的謹慎求實的精神。然而即便在排除了所提到得侷限之後,仍然可能有其他因素存在。在文章最後,作者謹慎結語:「總之,我們的在主體為白人男性的人群中取得的結果顯示,射精頻率與前列腺癌風險升高無關。高射精頻率也許與降低所有前列腺癌(包括侷限期與進展期癌症——作者注)、或侷限於器官上的前列腺癌風險有關。」( 「In summary, our results among predominantly white men suggest that ejaculation frequency is not related to increase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High ejaculation frequency may possibly b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total and organ-confined prostate cancer.」)[註:此句翻譯由編輯游識猷修改時有誤,後seren重訂正了本句譯文。]

正因為每篇文章都會有缺陷,學術界下結論才講究「孤證不立」,也就是僅憑一兩篇文章,不下結論。可惜,除了上文提到的這兩項研究以外,幾乎再也沒有任何關於射精和前列腺癌的有影響力的文章出現,當然也就沒有任何整合分析或者係統綜述。最後,要通過流行病學的觀察結果建立因果關係,很重要的一步是要找到合理的生物學機制。雖然JAMA文章的作者在討論部分提出了幾條非常有趣的猜想——射精也許會直接改變前列腺的生理機能(包括前列腺液的成分、前列腺結晶體的形成以及免疫應答機能),或者通過幫助男性釋放壓力,從而降低癌症風險。

但正如作者自己反覆強調的那樣,在有其他研究提供堅實的事實基礎之前,這些充滿靈感的點子,只會是猜想。

不管怎麼說,這兩篇文章,為前列腺癌的風險因素研究領域又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指出了新穎的方向。可是,男性性生活與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依然沒有任何定論,這就是為什麼本文最開始所列出的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的網頁上,並沒有把性生活列為前列腺癌的風險因素之一。千千萬萬的研究者們,還需要在迷霧中繼續前進,

那麼,我們呢?

學術研究:

我該怎麼相信你?


如果你有耐心把這篇文章看到最後,也許你會滿頭霧水,甚至有些氣憤地想:這個作者寫了這麼多,就為了告訴我這事情根本沒有答案?抱歉的是,無論你喜歡與否,在流行病學研究的絕大多數階段,對於絕大多數研究問題,學界的立場都是這樣的模棱兩可,相比堆積如山的文獻,科學家們能夠拍著胸脯給出的靠譜建議,真是少得可憐。每一個如今看來彷彿是常識的結論,背後都有無窮的文章報導,都要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醫生、教授、學生、博士後反覆提出猜想、收集分析數據、求證或推翻假設,以及在學術界內外,數不清的爭執和討論。而眼下,面對每一個沒有結論的問題,作為一個科普文章的作者,所能做的,無非是儘可能全面地向讀者展示這個領域的的現狀,而非簡單地回答非黑即白的是與不是。

如果這讓你感到遺憾和茫然,不要緊,上百年來,現代醫學和流行病學雖然步履遲緩,但畢竟還是為我們做出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話說回來,正因為我們現在遠比祖先們活得更長,才會有這麼多人坐在這裡,擔心那個叫前列腺癌的小東西。

參考資料

網絡資源


參考文獻(只包括直接引用了研究結果的文獻和重要綜述,按出現在文章中的順序排序)

性生活與前列腺癌:關係撲朔迷離

綜述文章:


原始研究文章:


為什麼要關心性生活:捕捉真兇

性病耶

綜述文章


原始研究文章


激素耶

綜述文章


原始研究文章

  • Gann PH, Hennekens CH, Ma J, Longcope C, Stampfer MJ. Prospective study of sex hormone levels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1996 Aug 21;88(16):1118-26.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8757191
  • Platz EA, Leitzmann MF, Rifai N et al. Sex steroid hormones and the androgen receptor gene CAG repeat and subsequent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in th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era.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5 May;14(5):1262-9.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894683

射精次數愈多,前列腺風險越低?

原始研究文章

"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不環保的「綠色革命」,現實基因改造「特種計劃」

http://www.mindfully.org/Farm/Green-Revolution-Bt-Roots.htm (圖片來源網址) 每當人們提起「綠色」、「綠化」,很多時就會令人聯想到回歸自然的環保運動,不過下面介紹的,性質就完全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這個就是二戰後的 「綠色革命」 。 看 一眼,還以為是甚麼激進的環保運動,但看過內理的東西後, 原來又是用人工/基因改造技術來對抗自然的蠢事 ,這只是一些由一些跨國公司推動的商業計劃,透過消滅人類千萬以年來的敵人--- 農業害蟲 以及 幾何級數的糧食增產 ,以漂亮的目標-- 消除全世界的饑荒 作為掩 飾,讓人以為他們正在做一些偉大的慈善事業,實質上卻只是為利是圖,甚至有損於自然而於農民及饑民無多有益處的行為。 他 們以各種非自然的手段,初期包括化肥、化學農藥、除草濟、雜交育種,到後期至現在的基因改造技術,把異類物種的基因加入到 自然的種子 ,培養具有抗蟲抗除草劑兼高產量的基因改造種子農作物,可以說是反環保的,有些外國的志願人士如麥柯米克(Mike McCormick)看不過眼,自己聯同志同道合之士發動 「傳統種子計劃」 ,以傳統技術配合自然的種子耕作,以抗衝國際種子公司的基因改造 「特種」 。 下面是我對整個「綠色革命」運動的性質及看法所做的一個概括簡表,至於詳細情況及內容大家可參考以下網站: Green Revolu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en_Revolution 尚未成功的綠色革命: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41/2/content2.htm 玉米,綠色革命: http://e-info.org.tw/reviewer/chia/2001/re-chia01031801.htm 生物技術和綠色革命——對諾曼·博洛格的訪談: http://oursci.org/ency/biology/139.htm 或看以下參考書籍: 克雷格·塞姆斯(Craig Sams),譯者:黃又林,《脆弱的地球系----食物的背後》(這個革命“不太綠”----當“綠色”不好的時候)(香港,三聯書店,2004年11月),頁48-50。 英琦博‧柏恩斯(Ingeborg Boyens),譯者:杜默 ,《基...

日本二戰中「我佛你」級的「無上妙法」

圖片來源: komica 二戰大戰期間日本主流佛教的言行絕對不是普通的X,基本上為了侵略,只要他們想做, 姦淫擄掠 ( 連80歲的僧尼都要姦 ) 無所謂 , 不理僧俗,不理寺廟還是其他建築物,都是照殺照炸不誤 , 並以佛教經論企圖掩飾他們的罪行 ,可以說完全違反佛教教義,猶如邪教或魔教,用上述港漫「絕代英雄」中所謂「無上佛法」來形容當時日本的佛教是非常「襯」的, 以下將會細仔說明並附上由此想出的「惡搞」 : 資料來源: 佛教、暴力與民族主義: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佛教 P224-225、P325-328、P403-412  Google Books連結 起源:「神佛分離令」、「廢佛毀釋」 明治維新時的政令,把神道與佛教正式分開,立神道教為國教,日本政府並打算沒收一切寺院領地、 廢除僧人食肉、聚妻、蓄髮禁令 ,以達「 廢佛毀釋 」,後因民眾強列反對而改為要求佛教統一在神道教之下,共同為國家服務,1872年,日本政府設立教部省,命神官、遵和僧人擔任「教導」,向全國人民宣傳敬神愛國,天理人道,和奉戴皇上、遵守朝旨三教則,向民眾灌輸軍國主義思想,政府要求佛教僧侶在社會大力傳播「 人魂不死 」、 天神造化 」、以及「 君臣、父子、夫婦 」學說。 教名:「皇道佛教」/「護國佛教」 日本自認是當時世界僅存的 唯一正法國家 ,日本國作為佛法的保護者,受到日本皇族的恩惠;或者說,日本之所以能保存正法,正是因為受到了日本天皇的保護。為了報恩,日本佛教徒應無條件地為天皇效勞。這樣,各佛教宗派出現了「 修改教典、適應時局 」運動,刪除所有「 不順應國策 」的內容,增補「 忠皇護國 」思想。1941年5月,日蓮宗審核了日蓮和尚的七十多部著作,重新編印《 日蓮聖書 》,對其中208處作了修正,刪除一切不符合國家神道思想的章節。 魔化日本僧: 「從軍佈教使」 (對應「第四鬼王魔化釋多爾」) 協助日本軍國政府進行侵略行動、建立「 大東亞共榮團 」的日本佛教僧人,除了給予日本軍人精神安慰和士氣鼓舞,照顧和看護傷患士兵,以及處理死亡士兵的葬禮活動外,也要利用佛教的教義去美化/正當化日本的侵略行為。 宗旨:「內固祖廟中心宗門統一之基,外啟王佛如一法國冥合之猷運」 此仍日蓮宗內組織「 國柱會 」的宗旨,為日蓮宗僧人田中智(Tanaka Chigaku)(1861-193...

各類開放版權內容方案的簡明解說

軟體有開放源代碼(open source)這種和主流版權(Copyright)抗衡的授權方案,那軟體之外的東西如音樂、影片、文字及其他藝術成品又如何呢?據本人所知除了像維基百科使用GNU這種原本用於軟體授權的方案外,主要還有三種授權方法: 一是CC創用(Creative Commons),就是只保留部份版權,如作者姓名標示/不標示、相同方式/自由分享、禁示/許可商業使用、容許禁止修改等,各部份權利可由版權持有人自由配答可謂相當之有彈性。 詳情可參考CC創用官方網站,在該站除幫助人們於自己的作品使用CC創用授權外,也可以: http://creativecommons.org/ 或參考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8%9B%E4%BD%9C%E5%85%B1%E7%94%A8 二是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基本上是適用於那些過了版權法保護限期的作品或版權持有人自己放棄版權保護,何任何人皆可自由使用那些作品,不受任何限制。 詳情可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C%E6%9C%89%E9%A2%86%E5%9F%9F 三是免版税(Royalty-free),通常使用於版權作品買賣,當買家中版權持有人手中買了產品(而非版權)後,買家可把產品用於謀利等活動而不需要再向版權持有人支付任可費用。 詳情可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yalty-free 如果想開放源代碼(open source)是甚麼,就請參考以下網站: 自由軟體基金會官方網站: http://www.gnu.org/home.html Opensource.org: http://www.opensource.org/ 維基百科--開放原始碼的軟體: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Open_source&variant=zh-tw 現時我會先集中介紹使用CC創用(Creative Commons)授權的作品,跟著講關於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的作品,免版税(Royalty-free)的網站也會講一些,開放源代碼軟體則會在後一些的時候再談。

開源軟體的最大損友:廣告軟體Opencandy

如果在安裝應用軟體的時候,程式突然出現Recommend by XXX的訊息, 其右下角有"Powered by OpenCandy"的字樣,就像下面圖片所示: 那在有一步動作前請三思,因為一旦安下" Next",猶如間諜流氓軟體般的opencandy便會安裝進你的電腦, 有洩漏個人私穩及電腦資料的風險 。 Opencandy是甚麼東東?簡單來說它是經營軟體廣告的中介人公司Opencandy(成立於2008年2月)所開發出來的,想推廣自家軟體的作者或團體向此公司登記成為廣告客戶,再由其他軟體作者或團體自願申請成為發佈者,發佈者在其軟體中加入此推薦軟體程式Opencandy,每當有人安裝他們所推薦的軟體時,廣告客戶便需向Opencandy公司支付一個小額的廣告費,成功推薦軟體的發佈者則可從中分取佣金,這種營運方式與Google AdWords 與 AdSense 的廣告服非常相似。 但最大的問題Opencandy是 未經許可便安裝到電腦中 (這點比Ask toolbar來得要壞),亦不會主動告訴用家此一事實,此程式會 偷偷地連結至網上該公司伺服器 ,根據該公司的說法,這是為了收集有關被推薦軟體安裝與反裝的資訊以供統計分析使用的,其他的如IP及一切可以確認身份的資料是不會被收集的,但用家即使知道,在沒有足夠的技術下根本就 無法透過「正途」把它移除 , 這是嚴重侵害電腦用家對電腦使用及控制的應有權利 ,這些問題在Google廣告中根本就不會出現的。 據我所知,目前肯定帶有opencandy程式的軟體很多都是 open source開源軟體 ,在此列出來好讓大家知道分別(應該有更多,只是不知還有那些),例如 MediaInfo ( 提供影音檔案有關技術上與標籤的資訊 )、 Kantaris Media Player (影音播) 、 Startup manger (系統啟動)、 WinSCP ( SFTP, FTP及SCP客戶端 ) 、 Orbit Downloader (下載加速續傳),而知名免費軟體 MediaCoder (影音轉檔)、 PrimoPDF (PDF製作)、 PSP Video 9 (PSP影音轉檔) 及 IZARC (壓縮軟體)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其他軟體如 Bittorrent (BT始祖)、 Flork (採用Fi...

GoldenDict--開源多國語言字詞典

在免費的字典軟體中,我們可以用 靈格斯詞霸 (含廣告展示),開源軟體中除了 星際譯王(StarDict) 外,其實還有GoldenDict,其最大特色為可以匯入及使用多種不同來源的詞典字庫格式,包括 Babylon .BGL、 StarDict .ifo/.dict./.idx/.syn、 Dictd .index/.dict(.dz)、 ABBYY Lingvo .dsl及.lsa/.dat,也可以直接搜索維基及其他網路字典(透過輸入適當的URL),發音方便,除了可使用WyabdcRealPeopleTTS 音頻文件外掛外,亦可以 forvo.com 中取得發音服務(需連線)。 [維基百科介紹] : GoldenDict [軟體下載網站] : http://goldendict.org/   [支援作業系統] :MS Window, Linux [支援語言] :多國語言(含簡中英文) [授權條款] :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Version 3(GPL v3)   [註] :GoldenDict沒有自己的字典庫(字典全取自外來網站,見[ Getting dictionaries for GoldenDict ]),也不支持MS Window內建的發音系統,字典檔及發音檔皆有各自的授權條款,有些甚至有機會是侵犯版權之作,敬請留意。

開放版權音樂下載及分享好站

以下介紹的音樂下載及分享網站不但是合法及免費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它們採用了 CC創用(Creative Commons) 及 公共領域 (Public Domain) 這兩種開放版權的授權方式,在版權放棄及保留上顯得更有彈性,更能彰顯自由分享資訊的精神。如果不太清楚以上兩種授權方式,可先看我寫的簡要說明-- http://richardfx.blogspot.com/2007/08/blog-post.html 至於音樂網站的具體授權內容是怎樣?最好自己到網站看,下面只會作一些概要說明: ccMixter: http://ccmixter.org/ 可以在此站聽音樂、重新混音製作及分享自己的音樂,此站內容採用CC創用非商業使用(文字)及GNU(網站)授權。 OWL Music Search: http://www.owlmm.com/index.html 可以在此網站找到不少使用CC創用開放版權授權的音樂,搜尋方式是以自己所選的音樂為藍本,並在各音樂網站搜尋相似的音樂。 Berklee Shares: http://www.berkleeshares.com/ 提供使用CC創用非商業使用禁重製開放版權授權的音樂學習課程,可在該站下載相關的mp3,quicktime及pdf檔案。 Jamendo: http://www.jamendo.com/en/ 此站使用BT及eMule技術,可分享及下載音樂,所有音樂均採用CC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使用及相同方式分享授權。 Opsound: http://www.opsound.org/ 可讓人們下載、分享、重製音樂的社群網站,所有音樂採用CC創用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或公共領域授權。 SectionZ : http://www.sectionz.com/home.asp 一個音樂下載及分享社群網站,可在此找到不少使用CC創用開放版權授權的音樂,而各不同音樂人的開放版權方案也不是完全一樣的。 Dogmazic.net: http://www.dogmazic.net/index.php?op=edito&choice_user_language=english 音樂下載(mp3及ogg)及分享社群網站,使用GNU及各CC創用組合(合共27種)授權方案授權。 The Mut...

香港學習普通話的免費線上工具--貿發局與看漢科技合作站

想學好普通話增加競爭力?以下的線上工具應該是很好的參考 網站: http://info.hktdc.com/putonghua/ 這個網站是由貿發局與看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網上文字轉語音(普通話及粵語)及繁簡翻譯服務,功能包括輸入任何文字並即時作普通話發音、文字轉拼音及繁簡轉換等功能,為工作或課堂以外的用戶提供最快捷、最方便的普通話學習渠道。 文字發聲工具 請輸入繁體中文並按(即時發音),文字便即時轉化為普通話或廣東話發音(連續讀出100個字) 文字轉拼音工具 請輸入繁體中文並按(文字對譯),文字便即時給貫予拼音。 繁簡轉換工具 請 輸入繁體中文並按(文字對譯),繁體中文便即時轉換成簡體中文。如需要粵語轉普通話詞彙尊有功能,例如的士[粵語]轉為計程車[普通話],請先點擊(使用 粵語轉普通話詞彙)旁的方格再按(文字對譯)。如要把簡體中文轉換成繁體中文,請先按(簡繁轉換)再輸入簡體中文並按(文字對譯)便可。 其實看漢科技自己官網「 E-Putonghua 網上互動學習平台 」 也會提供此服務,不過限制比較多,不及上面所介紹的那麼好用,不過該站有提供「普通話發音雜誌」,每星期在新聞、體育、生活及娛樂態四個範疇各出一篇新聞 作為朗讀範本,並可重溫4個星期前的文章,文章既有拼音音標,全篇文章發音之餘又可以單字發音,相信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習普通話。 不過我發覺以上介紹的工具並無法出到「兒化」的音及音標,而有少數的字在發音上與音標不符,因此不要百分百相信它,遲些再介紹一些同樣可發普通話音又不會產生這些問題的網站(當然這些網站也有各自的弱點)。

子宮頸癌HPV疫苗的騙局與邏輯謬誤詳解

背境: 根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 所 提供的資訊,每年約有 510 000 萬的女性患上子宮頸癌,每年多達 288 000 的女性因而死亡,近 80% 患上子宮頸癌的 女性來自發展中國家: 68 000 來自非洲, 77 000 來自拉殅美洲, 245 000 來自亞洲。 2006 年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批 準了加衛苗 ( Gardasil )-- 一 種用作預防人類乳頭瘤狀病毒( HPV )病毒 (6, 11, 16, 18 型 ) 感染的疫苗在美國上 巿, FDA 認為藥廠默沙東 (Merck & Co., Inc) 所提交的實驗數據證明了其能有效預防女性感染此 4 類 最常見的 HPV 病毒並阻此其引發子宮頸癌,現時美國、加拿大、 澳洲及多個歐盟國家皆為其國年齡十二至十三歲女童提供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注射,香港亦有電視廣告為 HPV 疫苗進行推廣。 可是經本人蒐集資料分析後,卻發現實驗數據根本就難以作為支 持 HPV 疫苗有效的證據,而醫學界公認的疫苗基本運作理論更會 推翻了 HPV 疫苗有效的可能性,顯示此 HPV 疫苗的推廣運動極可能像 2009 年 H1N1 的 「疫情」般,只是藥廠拿來謀取暴利的騙局。 A 無效的實驗數據 1) 支持 HPV 疫苗的專家: 20,541 個注射 HPV 了疫苗的年齡介乎 16-26 歲 的女性 在實驗進行 5 年後全都沒有患上子宮頸癌,可見疫苗能提供 100% 的 保護。 批 :單單無人病發並不足以支持 HPV 疫苗是有效的,不注射疫苗亦極可能取得相同的結果, 犯了不充份中片面 證據的邏輯謬誤 。 來源: UK Cervical Cancer incidence statistics http://info.cancerresearchuk.org/cancerstats/types/cervix/incidence/?a=5441 來源:子 宮 頸 癌 的 統 計 資 料 http://www.cervicalscreening.gov.hk/tc_chi/sr/sr_statistics_cc.html ( 跨 越 五 年 的 按 年 齡 組 別 分 類 平 均 發 病 ( 死 亡 ) 率 是 把 這 段 期 間 發 病 ( 死 亡 )...

Virtual MIDI Piano Keyboard--開源MIDI音樂虛擬鍵盤軟體

Virtual MIDI Piano Keyboard是一個採用 QT 技術的 MIDI 事件發生器和接收器。 它本身不產生任何聲音,但可以用來驅動一個 MIDI合成器(硬件或軟件,內部或外部)。 您可以使用電腦的鍵盤及鼠標播放/彈奏出MIDI音符。 您可以從另一台儀器或MIDI文件播放器使用虛擬鍵盤的MIDI鋼琴顯示播放/彈奏中MIDI音符, 要這樣做就要把其他MIDI端口連接到VMPK的輸入端口。 [軟體下載網站] : http://vmpk.sourceforge.net/ [支援作業系統] :MS Window,  Mac OSX, Linux [支援語言] :多國語言(含簡體中文及英文) [授權條款] :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Version 3(GPL v3)  [註] :

安裘曼氏症 (天使症)患者與天線寶寶(天線得得B)有幾似?

我是在 【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 的網站看到有關這個病的資料,看完後就立刻令人聯想到 天線寶寶(Teletubbies,戲稱癡線低低B) 的種種表現, 心想難道天線寶寶們都是此症的受害者(笑)? 安裘曼氏症 (Angelman syndrome)又名天使症,,據說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發生率約為1/15,000~25,000,通常會在患者3-7歲時被檢驗出來目前還無法更治。。 症狀方面,患者100%會有: 1. 嚴重肢體運動與中度到重度的智能發展上遲緩 2. 語言障礙,幾乎不發一語或使用最短的字彙,無字彙溝通技巧 3. 運動或平衡的失調通常步態上會共濟失調,或者四肢會呈現震顫。 4. 不尋常的行為:(happy puppet)經常性的大笑樣或微笑樣會任意的組合、表面上快樂的舉止、易於興奮的 人格、經常有手部的擺動動作(hand flapping)、過度活動行為、立正姿勢時持續時間短。 其餘的症狀則不會一定發生,這裡只列部分比較「特別合用」的: 1. 不正常腦波圖 :典型性出現一大幅度且尖銳外形的波(slow-spike waves),容易在眼睛關閉時看到。(發生率超過80%) (下面症候發生率的則只有20-80%) 2. 寬嘴 (Wide mouth)、牙齒間縫大。 3. 經常看似滑稽樣 4. 眼睛與皮膚色素不足(Hypopigmented skin)、 毛髮稀少 。 5. 喜歡水,玩塑膠的玩具、汽球、照片及會發出聲音或有音樂的玩具、電視和錄影帶等。 看完以上的說明,想信看過天線寶寶的讀者也會明白雙方到底有幾相似。天線寶寶的行為被不少人認為是 腦殘(低能) ,本身 不懂說話 ,動作不時 滑稽得很,搖手搖腳,而且無論何時都保持快樂的笑容 ,具有 寬嘴 (Wide mouth)及毛髮稀少 (頭上只有天線)的特徵,喜愛兒童的玩意,無論怎樣都會使人把兩者聯想在一起。 偽基百科中亦有天線寶寶 的項目,主要是惡搞及取笑其腦殘(低能)的行為,並戲言了天線寶寶的人會受其影響而出現智能大降的後遺症( 難度是不正常的腦波在作怪干擾他人? ),不知人們看到此文章後又會不會再使用這些資料在偽基百科上惡搞一番呢?